黃河,從青海一路奔騰,跨越5000多公里,流經全國九省區,最終在山東東營注入渤海。東營作為黃河入???、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也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基地,帶動一批產業發展。4月19日,新黃河記者隨“走黃河廊道看高質量發展”中央媒體、沿黃九省區媒體聯合采訪來到東營,參觀多家企業和項目建設,感受這座城市如何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位于東營區的山東永利精工石油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注于非常規油氣專用管的一站式服務商。采訪現場,山東永利精工石油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國棟說:“特殊螺紋的油套管,具有聯結強度高、氣密性強、抗高溫蠕變的功能,可以廣泛應用在深井、超深井等非常規開采領域?!?/p>


(資料圖)

李國棟表示,目前公司擁有國內外知名企業特殊螺紋授權15個系列,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27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2項,螺紋檢測通過CNAS認證、產品通過API認證。此外還擁有國內先進的智能化油氣專用管及接箍生產線、全自動新型復合鍍生產線全自動鍍鎳銅錫生產線、全自動高溫錳系磷化生產線。

“西部是我們的主戰場?!痹谡劦轿磥戆l展規劃時,李國棟告訴記者,今年會把一些產品和技術帶到西部,在西部建廠,“不光賣產品,更要賣服務”。

服務保障到位,采收率該如何保證?“我國原油采收率只有30%左右。”德仕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孫國告訴記者,公司其實就是一個“油田醫院”,致力于提高國內老油田開發增產服務?!斑€有超過一半的原油采不出來怎么辦?”孫國說,依托常規技術已無法滿足需求,德仕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借助CCUS等新型技術,通過洗油來提高采收率。

而為了吸引油田科技資源集聚,助力西城更新改造,加速油地深度融合,東營區與勝利油田管理局決定建設全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公共創新基地,實施物探研究院、鉆井工藝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院“三院”搬遷。項目建成后,可吸引容納3500人以上的石油行業科技人才入駐,成為國內最大、最權威的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科研機構集群和科技創新“策源地”。

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技術創新中心是科技部、中科院、山東省共建的全國第一個體量大、學科跨界融合、技術綜合集成、功能配套齊全的國家級現代農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是科技部重點培育的唯一的國家級鹽堿地現代農業技術創新中心。通過技術突破引領產業發展,構建黃河三角洲農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體系,破解鹽堿地治理開發、農業資源優化配置、農業高效潔凈生產、健康農業生態系統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難題,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為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探索新模式、新路徑。

“為了解決育種周期長、育種難的問題,農高區搭建了三級育種平臺,提供模擬日照、溫度等種子需要的全方位的一些環境?!丙}堿地綜合利用服務中心規劃發展科副科長李林波告訴記者,這是一個人工模擬育種加速平臺。

新黃河見習記者:李巧妹 攝影:見習記者李巧妹 編輯:孫菲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