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交通技術能手” 、中交疏?!皟炐憬ㄔO者”,這一項項榮譽是中交生態環保院測繪事業部主任工程師王小龍閃亮的標簽。

他,無所不能的全站儀

工程建設,測量先行。中緬原油項目船舶施工過程中突遇炸彈,工程停滯不前,急需測量人員探尋炸彈位置,為工程指引方向。他臨危受命,在接到任務后48小時內攜帶設備到達國外現場。憑借過硬的業務知識儲備和對各種不同類型設備性能的深入了解,在近乎一周的不眠不休后,終于實現技術突破,研究出了一套使用磁力儀、側掃聲納和多波束測深系統聯合作業探測海底鐵磁性物體的技術方法,破解項目難題。此后,該技術在納米比亞、長江深水航道等諸多項目中到了推廣應用。他就像一臺無所不能的全站儀,總是能利用扎實全面的專業知識解決項目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

他,高瞻遠矚的無人機

智測天地,巧繪山河。作為測繪技術研發負責人,他敏銳地意識到了測繪行業變革的方向,第一時間走訪國內各大無人機、無人船廠家以及武漢大學等高校,深入調研,最終在無人機航攝技術、無人機測深技術等諸多領域實現零的突破,占領行業領先地位,使測量一線生產效率獲得質的飛躍。他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測量無人船實現了水深測量、水質在線監測、水流測驗、影像采集等多項功能。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航攝精確方量計量系統更是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正是他無人機般敏銳的行業嗅覺和洞察力讓企業的測繪業務畫出了第二道美麗的曲線。

他,咽苦吞甘的測深儀

公而忘私,于心無愧。家,對于他這個常年漂泊在外的測繪人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坐標。在國外工作期間,他曾整整一年半沒有回家休班,連續三年沒有回家過年。在與妻子領證的轉天便投入智能測繪調研,孩子出生前夜還在攻克無人船搭載瓶頸。只要工程有需要,無論是茫茫戈壁,還是高山峻嶺,他都會堅守戰場,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認真對待每一次任務。他就像一臺咽苦吞甘的測深儀,默默地在最艱苦的海底工作,精準地貢獻出一項又一項成果。

他,引領團隊的導航儀

言傳身教、繼往開來。他秉承測量人“樸實無華、堅韌頑強、無私奉獻”的杰出品質,主動承擔起了技術導師的角色,做好“傳幫帶”。他開發課程十余項,內容涉及工程測量、海洋測繪、海洋物探、無人機航空攝影、無人船測深、測流等多個領域,先后培養工程測量員技師8名,高級工24名。在他的培養和影響下,測量團隊的年輕人迅速成長,在各自項目上撐起了“一片天”。他就像一臺引領方向的GNSS導航儀,培養并帶領著青年團隊,以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奮斗精神不斷前行。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是他的座右銘。未來他將繼續堅守測量一線,深耕測繪技術,傳承工匠精神,大力開展科技創新,為促進測繪行業進步、推動企業發展、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圖片由韓曉喆 呂士東授權提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