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正極大改變著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昨日工信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之“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指出,我國2021年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一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2021年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二是技術水平大幅提升。精密減速器、智能控制器、實時操作系統等核心部件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太空機器人、深海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高復雜度產品實現重要突破,行業內10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快發展壯大。
三是應用深度和廣度加速拓展。工業機器人應用覆蓋國民經濟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中類。據有關機構統計,2021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人超過300臺,比2012年增長約13倍,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在教育、醫療、物流等領域大顯身手,不斷孕育出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落實《“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著力夯實產業基礎。開展機器人關鍵基礎提升行動,完善標準、檢測、認證體系,支持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加快補齊專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藝等產業短板,打造更多高端化智能化產品。
二是積極拓展行業應用。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組織產需精準對接,加快成熟場景普及推廣,加大新興領域產品創新,做強細分領域特色應用,助力各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三是培育壯大優質企業。支持企業深耕細分行業,加快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鼓勵行業骨干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在整機、零部件和系統集成等領域,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
四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快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復合型高端人才,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培育若干創新能力強、產業環境好的優勢特色集群,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馬秋月/文)
- 我國2021年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 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
- C-WAN架構發布構筑一張網體驗 千兆光網”向“最后幾米”進發
- 三星第二季季減6%全球產量僅2.92億 預估第三季持平至小幅成長
- 工信部數據顯示 2022年1—7月份我國生產手機8.63億臺同比下降3.6%
- 中國移動啟動2022年至2023年非骨架式帶狀光纜產品集中采購
- 未來IP網絡演進技術白皮書2.0發布 把脈IP網絡演進方向
- 突破折疊屏最后一公里 小米MIXFold2的“實用時代”
- 聯想拯救者Y70性能旗艦手機正式發布 首發價2970元起
- 5G基站突破14萬個 杭州寧波獲評全國首批千兆城市
- 佳明推出安奪Enduro2第二代戶外運動腕表 續航15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