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力度規??涨埃哉娼鸢足y精準幫助市場主體渡難關、提信心、謀發展,助力經濟大省廣東持續發揮“頂梁柱”作用。截至7月底,廣東地區(不含深圳,下同)合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2702億元。
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地效果如何?為廣東市場主體帶來哪些優勢和底氣?近日,記者走進惠州、汕尾、汕頭等地多家企業,在企業研發、生產、經營一線中感受廣東海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科研創新的動能與潛力,尋找廣東作為“經濟強省”的引擎動力。
海洋經濟破浪前行
廣東是海洋大省,擁有全國最長的海岸線?!稄V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近2萬億元,廣東海洋經濟總量連續27年居全國首位。
粵東地區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是廣東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驅車來到汕尾,這里海域面積達2.39萬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海岸線長455.2公里,位居全省第二。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汕尾孕育了一批從事海洋捕撈、水產養殖、海產品加工的本地企業。汕尾市國泰食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代表(以下簡稱“國泰食品”)。
成立于2002年的國泰食品,已經完成了從傳統食品企業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升級轉型,不僅培育形成從“養殖”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更向海洋科技研究、海洋生物提取和海上休閑旅游觀光等領域拓展延伸。
稅惠紅利的不斷兌現,是國泰食品發展壯大的關鍵。“我們公司能發展到今天,離不開稅務部門的支持和幫助。2020年以來,我們減免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共78萬元,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超過400萬元。”國泰食品主要負責人林文浩介紹,稅收減免騰挪出來的資金,在助力企業升級轉型、扭虧為盈上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如今,國泰食品瞄準預制菜的發展潛力,一方面為沃爾瑪、盒馬等知名零售品牌代加工,積累行業發展經驗;另一方面與華南理工大學共建“華工大-國泰預制菜產業聯合研究中心”,探索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根據林文浩透露,今年上半年公司預制菜銷售總額為2050萬元。
海上風電則是能源轉型的主力軍。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廣東全省累計建成投產海上風電項目裝機約651萬千瓦,預計每年可節約標煤約575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30 萬噸。
汕尾具有發展風電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今年以來,大力推進核電、海上風電、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建設,建設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海上三峽”。
迎風列陣,海風變綠電。廣東紅海灣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海灣公司”)的分散式風電項目(一期)于2021年6月開工建設,11月投產,年發電量約2190萬千瓦時,預計每年可節約標煤約0.7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4萬噸。
2022年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后,紅海灣公司收到了1.96億元的留抵退稅款。“這筆資金幫我們對沖了煤炭價格上漲帶來的經營壓力,為公司保供電增加了購煤資金,解決我們的‘燃煤’之急,也為我們進一步發展海上風電提供了更充足的支持。”企業副總經理陳慶輝介紹,接下來,將計劃在汕尾區域參與投資建設海上風電100萬千瓦。
向東而行,來到因港而興的汕頭。在廣澳港碼頭,一座座遠程控制的單軌吊車作業繁忙,一艘艘滿載廣東智造的巨輪正乘著稅費優惠的東風揚帆奮楫。
海洋交通運輸業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作為粵東唯一的核心港區和粵東公共物流樞紐港,2021年,廣澳港碼頭通貨能力由43萬標箱上升到190萬標箱,全年貨物吞吐量超過2300萬噸,同比增長97.9%,集裝箱吞吐量163萬噸標箱,同比增長86.5%。
這份來之不易、令人驚艷的成績背后,體現著汕頭招商局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汕頭招商港口”)打造粵東區域內貿集裝箱樞紐港和東南沿海地區外貿集裝箱東南亞航線中心的雄心。這其中,支持海洋交通運輸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服務措施從未缺席。汕頭招商港口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建輝透露,由于前期廠房、碼頭基礎建設、疫情等因素,今年來企業賬面上積累了一定的增值稅留抵稅額。
汕頭市濠江區稅務局通過大數據精準篩選符合政策享受條件的企業,結合汕頭招商港口的具體情況,輔導其規范完成信息核對、資料上傳等,幫助企業順利享受到了兩筆共5315萬元的留抵退稅款。
“留抵退稅紅利激活了公司現金流,極大提振了我們的發展信心。”李建輝表示,雖然面臨國際局勢不穩定、疫情反復等不確定性因素,但在國家的各項政策支持下,今年上半年汕頭招商港口集裝箱順利完成吞吐量任務,經營情況持續向好發展。目前,廣澳港區三期工程的建設正在加快推進中,建成后通貨能力將從目前的190萬標箱提升到420萬標箱。
科技研發勢猛勁足
向海發展的成績有目共睹,數字經濟同樣表現優異。汕頭市近年來在數字經濟產業取得較快發展,連續七屆入選“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2022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更在此召開。
汕頭數字經濟領域的龍頭企業廣東天億馬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億馬”)通過推動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傳統公共服務中的落地應用,在智慧政務、智慧教育及智慧醫療等領域做出成功嘗試,被評為2021年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天億馬的發展如同一個縮影,展示了廣東一批中小企業“彎道超車”的攻略:乘著稅惠東風,實現高質量發展。
天億馬副總經理李華青介紹:“近年來我們依靠人才支撐、科研投入等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而稅費優惠政策為公司的發展源源不斷給予資金流的支持,帶來及時有效的發展動力。”
據介紹,2019年來天億馬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累計減輕資金負擔約2700萬元。企業將節省下來的資金用于中高端應用型人才的引進、產品研發、服務升級中,不斷提高核心競爭產品的綜合解決能力。
作為一攬子穩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支持廣大市場主體渡難關、減負擔、增后勁,在引導企業投入創新研發的政策導向上作用鮮明。
來到國內重要的PCB制造基地惠州市,稅費優惠政策點燃創新引擎,有效激發了科技創新活力。
走進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宏科技”)的智慧工廠,自動化生產線上一塊嶄新的銅板經過幾套設備和工序,搖身一變成了線路板,上面印制著各種復雜而有規律的紋路,工人進行電腦程序操作,智能機器人通過機械臂將線路板整齊疊放,整個流程井然有序,人力資源科學合理分配,生產效率極高。
PCB(高精密度印制線路板)被譽為“電子產品之母”,是電子信息產品制造的基礎產業。勝宏科技董事長陳濤表示:“率先推行轉型升級、打造智慧工廠、實施綠色制造、布局5G市場是我們的制勝關鍵,讓我們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3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
業績突破絕非偶然,各項惠企政策組合拳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特別是稅費優惠減輕了企業的資金壓力,讓企業得以將更多資金投入到研發創新,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掌握發展主動權。陳濤心中一直有一本清晰明白的“減稅賬”:2021年享受企業所得稅高新技術優惠減免稅額3933萬元,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扣除金額2.4億元。2022年上半年,收到出口退稅約2.41億元。
這邊,“方寸之間”精雕琢。那頭,新興工藝凈污水??颠_環保集團建設的惠州市惠陽區淡水污水處理廠在留抵退稅政策的“滋養”下呈現高質量發展勢頭。建設初期,該廠采用表曝工藝,由于生產期間進水量不穩定,導致氧化溝曝氣量無法精準控制,影響出水水質。2021年12月,該廠完成尾水排放提標升級工程建設,表曝工藝改為底曝工藝,解決了因進水量不穩定影響出水水質的難題,出水標準提升為“準IV”類水標準。
“尾水排放提標升級工程建設完成后,我們廠還增加了高效沉淀池可確保出水總磷達標排放,現階段整體污水處理工藝也更加成熟了。未來,我們將根據當地實際需求和環保要求,達到日污水處理量18萬噸的規模。”惠州淡水污水處理廠廠長黃昭斌說。
由于污水處理廠前期投資大、污水處理費單價較低,資金較為緊張,影響了藥劑款、污泥款、工程建設款等的正常支付,給公司正常生產經營帶來較大壓力。而此時,留抵退稅成為污水處理廠化危為機的“關鍵一招”。康達環保集團廣東片區財務總監彭勇表示,“今年在稅務部門宣傳輔導下,公司一次性辦理并收到留抵退稅1300多萬元,基本解決了日常的資金需求。”
記者從廣東省稅務局獲悉,日前,我省微型、小型、中型、大型企業存量留抵退稅集中退還已經圓滿完成。1月1日-8月15日,廣東地區共辦理留抵退稅12.7萬戶、1592億元,其中,4月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以來集中辦理退稅12.6萬戶、1506億元。其中,省稅務局調查顯示,48.3%的企業將退稅款用于復工穩產、支持企業運營,33.2%的企業將退稅款用于產業升級、擴大投資、技術研發。
這些稅收經濟數據,勾勒出廣東經濟有效應對超預期沖擊、回升向好的態勢。隨著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效應持續顯現,廣東的科創優勢不斷鞏固,持續迸發的創新活力將釋放出巨大的發展動能。 (記者/吳詩航 通訊員/岳瑞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