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原文: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赤壁》翻譯: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
4、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5、此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七言絕句《赤壁》擴展資料寫作背景: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
6、“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7、”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后認出是前朝遺物。
8、在這里,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
9、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
10、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11、正是由于發現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凈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
12、詩中的大喬、二喬兩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于東吳統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
13、大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時國主孫權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曹操決一死戰的軍事統帥周瑜的夫人。
14、作者簡介:杜牧,字牧之,號稱杜紫薇,又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晚唐時期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15、杜牧在此詩里,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于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16、另外,此詩過分強調東風的作用,又不從正面歌頌周瑜的勝利,卻從反面假想其失敗。
17、杜牧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漢族與吐蕃的斗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了解,并曾經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
18、如果說,孟軻在戰國時代就已經知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則,而杜牧卻還把周瑜在赤壁戰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于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象的。
19、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于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氣。
20、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場時所發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嘆在內,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