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城市名單,明確在全國布局81個試點城市,我省湖州、臺州、金華三地入選。
(相關資料圖)
城市醫療集團,是城市醫聯體的重要形式。在醫改進程中,無論是城市醫院“牽手”縣級醫院的“雙下沉”模式、還是縣級醫院統籌管理鄉鎮衛生院的縣域醫共體,目的都是為了提升基層的醫療服務水平。那么,改革方向“瞄準”城市的醫聯體,如何聯動醫療資源?
在此輪緊密型試點啟動之前,浙江的不少城市已經開始醫聯體模式的探索,改革過程中有收獲也有難點。記者走訪了較早試水城市醫聯體模式的杭州、此輪試點城市湖州,以及相關專家。
網格化,醫療布局新名詞
該怎么理解城市醫聯體這個新概念?早在今年年初,國家六部委就已經公布了《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有一個高頻詞能夠很好概括它的內涵——網格。
根據方案,城市醫聯體將根據地緣關系、人口分布、疾病譜、醫療資源現狀等因素,規劃覆蓋轄區內所有常住人口的網格。
換句話說,不同于基層治理體系中的網格,城市醫聯體的網格是重新規劃的,而且以轄區內的醫療資源分布、居民健康狀況為劃分導向;一個網格內布局一個醫聯體,包括一家城市醫院和若干社區醫院。
在浙江大學醫學部衛生政策學研究中心主任董恒進教授看來,這樣的規劃很有必要。“城市的人口、醫療資源分布大多由來已久,不少還具有一定‘慣性’。”他說,這些固定的布局并不會隨著人的健康狀況變化,或是隨著居民健康訴求的提升而“動”。
城市醫聯體,就是要想方設法讓城市內的醫療資源動起來,與“雙下沉”和縣域醫共體相似,它的聯動模式也是醫療機構的“牽手”,大小醫院各司其職、各有收獲——
小醫院收獲了更優質的資源。
湖州在列入此輪試點之前,已經有了探索基礎。在鳳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市中心醫院“牽手”后,市級醫院的專家門診“開”到了社區,臨床帶教點也“搬”到了社區,每周固定有專家坐診的4年多時間里,社區醫院的門診人次數以每年8%至10%的速度增長。更重要的是,對轄區內的老百姓而言,社區醫院看病的醫保報銷比例更高,城市醫院的醫生在家門口坐診,所需的檢查費、門診費、藥費都比在城市醫院更低一些。
大醫院則收獲了更高效的流程。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牽手”了周邊12家社區醫院。在醫院醫聯體辦公室主任王偉國看來,“1+12”最大的意義在于醫療服務網絡的打通。比如,市一醫院40%至60%的號源開放至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實現市級醫院的分時段預約;需要住院的老百姓,能夠在社區得到“虛擬床位”,在社區醫院完成院前檢查后,直接到相關醫院辦理入院。
“社區醫院發揮了很重要的補充、輔助角色作用。”王偉國說,大量前期的工作前移至社區后,市級醫院的醫療流程也更為科學。
12下一頁全文閱讀標簽:
- 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我省三地入選——城市醫聯體,聯出了什么
- 快播:河南印發方案,數字化助力紡織行業“三品”行動
- 多部國產劇被老外“買斷”,中國故事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天天最新
- 厚植文化傳承發展之根 專家學者熱議“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當前視訊
- 男童被教練打死 父親:剛開課兩天 孩子兩側大腿均有淤青_全球速訊
- 環球觀察:作妖
- 深圳地鐵邁入“500公里時代”后,為何還要大規模上新?|全球頭條
- 中國MCN產業數據分析:2023年中國MCN行業市場規模同比增長率預測將達到26.1% 世界焦點
- 谷歌地圖將使選擇重要區域變得更加容易
- 男單4強誕生!頭號種子爆冷出局,張本智和恩師之子1-4被淘汰